《琴棋书画》特种邮票


91邮票网 2013-09-07 08:35:49 浏览量:242

中国邮政定于2013年7月13日发行《琴棋书画》特种邮票1套4枚。详情如下:

志号:2013-15

图 序     图 名    面 值

(4-1)T 高山流水   1.20元

(4-2)T 弈秋课徒   1.20元

(4-3)T 怀素临池   1.20元

(4-4)T 道子画壁   1.20元

《琴棋书画》特种邮票

邮票规格:33×44毫米

齿孔度数:13.5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 16枚、版式二 8枚(2套)

整张规格:版式一 166×220毫米、版式二 156×150毫米

版  别:胶印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邮票设计者:范曾

版式二边饰设计者:夏竞秋

版式二边饰资料提供:故宫博物院

责任编辑:董研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

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琴棋书画均起源于文献所称的“三皇五帝”时期(公元前2607-公元前2110),或考古学所称的“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公元前2600-公元前2100)。

该套邮票通过历史上画圣吴道子绘八十七神仙卷、俞伯牙与钟子期抚琴、怀素蕉叶练书、弈秋授艺的故事间接的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刻内涵。

琴:高山流水 (画春秋时伯牙与钟子期)

棋:弈秋课徒 (画春秋弈秋课徒故事)

书:书圣临池 (画唐草圣怀素蕉叶作书)(此点,还需要请专家鉴定)

画:道子神笔 (画唐画圣吴道子作画辟邪)

琴瑟,据文献记载,伏羲(公元前2400-公元前2370)发明琴瑟。琴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初为五弦,后改为七弦;瑟二十五弦。由弦数可知瑟的体积比琴大。琴瑟的主要区别在于演奏的场合不同。琴用于在贵宾面前弹拨,客人不说话,全神贯注地看弹琴和听琴声。这是正式的音乐会场合。瑟用于背景音乐的弹奏。瑟被置于屏风后面,客人围着桌案坐,在音乐声中边闲谈、边吃喝。这是社交性场合。当然,琴与瑟可以联合起来演奏,琴在台前,面对宾客;瑟在台后;琴离客人近;瑟离客人远;琴师或是主人,或是美*女;瑟师则可以是老年男子。琴瑟开弹前,先有鼓点声,以示引导。古人发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顺畅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所以琴瑟的发明时间是在2400 BC-2370 BC,发明地点在伏羲之都,今河南省淮阳市。 而据传说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就发生在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麓,月湖东畔古琴台。

围棋,据文献记载,尧舜(公元前2205-公元前2110)发明围棋。围棋古称“弈”,意即“你投一子我投一子”。而名称“围棋”的含义是“一种以包围和反包围战术决出胜负的棋戏”。围棋反映的是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开发鲁西豫东地区的历史。围棋有别于象棋的一大特色是它的棋子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别,这正是移民世界的特征。移民原来馆洗盘子,因为他们都是移民。所以,围棋是对鲁西豫东地区初期历史的模拟,是中原文化中的历史记忆,是用娱乐形式重温当年的智力、实力的激烈较量过程。古文献称尧舜发明围棋的目的是要安抚他们各自的嫡长子丹朱和商均,因为实行禅让制度的缘故,他们不能登上帝位、亲演国家历史,故用围棋来模拟演化国家历史,以满足他们心中的欲望。若以尧舜居住的地点作为围棋诞生的地点,那么这个地点就是今山西省临汾市。

书法是汉字文化圈里独有的艺术形态。书法产生于汉字发明之后。据文献记载,汉字是由黄帝(公元前2337-公元前2307)的史官仓颉发明的。汉字发明的可能地点有三个:山东日照两城镇、曲阜、新郑,最有可能是曲阜。因此,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必然出现在2300 BC以后,地点是在中原地区。

绘画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也可能和书法同时出现(古人说“书画同源”)。文献最早提到的专业画家是帝舜(公元前2162-公元前2110)的妹妹“夥首”。如果以“夥首”作为绘画艺术产生的标志,那么她生活的时代可能晚了一些,晚于汉字的发明200年。且其生活的地点难以确定。

《琴棋书画》特种邮票原地邮局

琴,传说伯牙与钟子期抚琴发生在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麓月湖东畔古琴台,原地邮局是湖北武汉钟家村邮政支局,邮政编码是430050

棋,弈秋授艺,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叫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人们都叫他弈秋。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原地邮局可选山东曲阜市邮政局,邮政编码是 273100

书,怀素蕉叶练书,怀素是唐代人,字藏真,永州零陵人。原地邮局可选湖南省永州市邮政局,邮政编码是425000

画,吴道子绘《八十七神仙卷》,吴道子,唐玄宗赐名道玄,被后世尊称为“画圣”,原地邮局可选河南洛阳市西工邮政所,邮政编码是471000;图画背景为《八十七神仙卷》,也可以选收藏地北京新街口邮政支局,邮政编码是100035

《琴棋书画》特种邮票设计者—范曾简介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有约一百五十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1984年,日本冈山县建立永久性的范曾美术馆;2007年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揭牌。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国画院士、世界名家文化评委会评委、世界统一字画院院士、世界美术家协会常委、世界美术家协会科学艺术讲师团教授、《中国全息书画统一研究专集》编辑委员会编委范曾,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终身研究员,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特别荣誉文学博士,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南通大学终身教授。2008年获法兰西公民之星金质勋章。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为“多元文化特别顾问”。2010年9月,法国总统萨科齐向范曾先生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12年获“中华艺文终身成就奖”。

范曾先生出身于中国有450年历史、十三代诗人延绵不断的著名文学世家。他的文史哲著述中,所透露的人文关怀为国内外学界所共称,而其文章之雄奇优美,多次被誉为海内之首选。他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趋近自然”、“根本善”的专题报告。1984年,日本冈山县建立“范曾美术馆”。1986年,范曾先生捐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范曾先生宅心仁厚,慈爱博施,被命名为“中国十大慈善家”之一。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52youpiao.com/news/info.asp?id=4470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