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定于2013年6月16日发行《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1套6枚,小型张1枚。详情如下:
志号:2013-14
图 序 图名 面 值
(6-1)T 五代•铜鎏金观音菩萨像 80分
(6-2)T 宋•铜鎏金地藏菩萨像 1.20元
(6-3)T 明•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 1.20元
(6-4)T 明•铜鎏金无量寿佛像 1.20元
(6-5)T 明•铜鎏金文殊菩萨像 1.20元
(6-6)T 明•铜鎏金普贤菩萨像 1.20元
小型张 隋•铜鎏金佛教造像 6元
邮票规格:30×50毫米
齿孔度数:13.5度
整张枚数:版式一 16枚、版式二 12枚(2套)
整张规格:版式一 150×240毫米、版式二 174×180毫米
小型张邮票规格:74×82毫米(异形)
小型张外形规格:94×130毫米
小型张齿孔度数:13度
版 别:胶印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设 计 者:夏竞秋
摄 影 者:赵山(三、五图)
资料提供: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观复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西安博物院
责任编辑:陈静芝
印 制 厂: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
《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取材地与原地邮局
6月16日,中国邮政将发行《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一套6枚,小型张1枚。邮票表现内容包括五代•铜鎏金观音菩萨像、宋•铜鎏金地藏菩萨像、明•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明•铜鎏金无量寿佛像、明•铜鎏金文殊菩萨像、明•铜鎏金普贤菩萨像,小型张表现内容为隋•铜鎏金佛教造像。邮票设计者为夏竞秋。邮票大版整版16枚,整张规格为150×240毫米,另有小版张发行,小版整版12枚(2套)邮票,整张规格为174×180毫米,《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小版见图稿。
该邮票取材于西安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观复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珍藏的六尊金铜佛造像,分别为释迦牟尼佛(明)、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明)以及象征愿力地藏王菩萨(明)、象征实践普贤菩萨(明)、象征智慧文殊菩萨(明)、象征慈悲观世音菩萨(五代)。小型张取材为《西方三圣像》,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高超的金铜佛造像艺术。
据了解,近年来,以金铜佛造像为代表的佛教艺术品在国内外大型拍卖市场上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其收藏前景十分看好。此次中国邮政即将发行的《金铜佛造像》特种邮票,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金铜佛造像技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金铜佛造像是指用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可移动的佛教造像,又称“铜鎏金佛像”。这种佛像在东汉末年始建于记载,在佛教初传期多被称为“金人”,它大体上是伴随着佛寺的兴起而发达的,多供养在宫中或佛寺,在南北朝至唐代日渐繁盛,延续至明清,现存早期金铜佛像包括世品和出土文物两大类,存世极少,它们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五代•铜鎏金观音菩萨像,高53厘米,1959年出土地金华万佛塔地宫。现收藏于北京国家博物馆,邮票出土地地邮局为浙江金华市邮政局,邮政编码是321000;邮票主图收藏地原地邮局:北京正义路邮政支局或天安门邮政支局(只收平信),邮政编码分别是100006和100060
宋•铜鎏金地藏菩萨像,通高21厘米,1978年发现与苏州市城西南盘门内瑞光寺塔第三层塔心的砖龛内,现收藏于苏州博物馆,邮票出土地邮局为江苏苏州市南门邮政支局,邮政编码是215007;邮票主图收藏地原地邮局是江苏苏州市东北街邮政所,邮政编码是215001
明·释迦摩尼佛坐像,高22厘米,明永乐年制作,现由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邮票主图原地邮局:北京地安门邮政支局,邮政编码是100009
明•铜鎏金无量寿佛像,现由北京观复博物馆收藏,邮票主图原地邮局:北京大山子邮政支局,邮政编码:100015
明•铜鎏金文殊菩萨像,高20.5厘米,现由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邮票主图收藏原地邮局:北京地安门邮政支局,邮政编码是100009
明·普贤菩萨造像,明嘉靖年间制作,现收藏于北京首都博物馆,邮票主图收藏原地邮局:北京市三里河邮政支局,邮政编码是100045
小型张是隋•铜鎏金佛教造像,通高41厘米,座底24.6厘米宽24厘米,隋开皇四年,(584)董钦造,1974年出土于西安市雁塔区八里村,现收藏于西安博物院。邮票主图出土原地邮局:陕西西安市小寨邮政支局:710061
邮票主图收藏原地邮局:陕西西安市含光邮政支局,邮政编码是710068
金铜佛造像简介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宗教文化流传已久,古代伴随着寺的兴盛而发达,佛像作为佛教不可或缺的必备品,多供养在宫中或佛寺,流行的盛期大致在南北朝至唐代,中国佛教初传期多称作金人,其后亦称金泥铜像。金铜佛造像不仅是宗教精神的具象和载体,也是一项博大精深的艺术门类,佛教艺术品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倍受收藏界高度关注,在中国及世界艺术史上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金铜佛造像是指用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可移动的佛教造像,间或亦指镀金锤鍱像。包括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诸天等形象。在中国大体上是伴随着佛寺的兴盛而发达的,多供养在宫中或佛寺,流行的盛期大致在南北朝至唐代。它在印度起源较早。在中国佛教初传期多称金人,其后亦称金泥铜像。
现存的中国金铜佛造像,包括传世品和出土文物两大类,其中有些还作为中国早期佛像遗品的代表而闻名。部分精品早年已被盗往国外。南朝金铜佛造像现存两件,为宋文帝元嘉年间造像,可为其早期代表。一件是元嘉十四年(437)韩谦造坐佛像,通肩衣、禅定印,举身舟形背光等,仍固守较早的传统手法。光背饰火焰纹,四足方座上加一层束腰须弥座,衣纹规范化以及较北方金铜佛像为优雅的面容,是此像的特点。另一件为元嘉二十八年(451)刘园造坐佛像,形式同前,唯坐佛左右及头光上各有一坐佛。
- 1
- 2
- 下一页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52youpiao.com/news/info.asp?id=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