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邮首日实寄封怎样保证投递质量?
首日实寄封是在新邮发行日将新邮贴在首日封上当天交邮局实寄投递,进一步补充和丰富邮票内容,记载邮票发行史料,提高观赏价值,传播邮识,使集邮者对新邮有较全面的认识,是新邮诞生的历史见证,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收集新邮首日实寄封意义大,难度大,收集全,并非易事。但收集要有毅力和恒心,要有互寄邮友,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新邮日戳只能在首日使用有效,若过此日,他日日戳其邮史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现在,有的封已是千金也难买到。
官方首日封有“千人—面”和经济商业之嫌,而自制的首日实寄封自然、朴实、真实,没有花哨元素,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没有两枚是完全一样的。这种实寄封除了首日封应具备的条件外,还有书写通讯地址和姓名,有落地戳。有的还配有与邮票主题相应的图案,更是锦上添花,别有一番邮味。新邮首日实寄封是集邮票知识、邮戳、邮史、封、美术、书法于一体的最佳邮品,是明日的邮政史。
首日实寄封分为官方和自制两种。我主要喜欢收集自制新邮首日实寄封,收集时间从1992年开始,已有20年历史了,主要是在新邮发行日一票一封符合邮资与各地邮友互寄,在互寄中使我积累了集邮知识和财富,增进了与各地邮友的邮情,找到了人生的乐趣,收获颇深,其乐融融。
我现有新邮首日实封互寄邮友近10人,其他封片戳互寄邮友200余人。在我多年来互寄和制作首日实寄封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有不理想的邮品,想处理掉,又觉得弃之可惜、留之无用,实在令人遗憾和惋惜,不是销戳不规范,就是邮戳不清晰等。若要让邮友收到称心如意的邮品,只要在实寄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就能保证新邮首日实寄封质量。
一、盖戳不清晰。这是最常见的问题,建议有盖邮戳技能的邮友,经邮政营业员同意,最好是自己动手在邮品上加盖邮戳等戳记。如果不小心盖戳不清晰,应果断弃之,千万不要寄一枚邮戳不清晰的封片邮品给邮友,以免给邮友造成憾事。觉得新邮难买,也可以在封的空白处再销一枚日戳补救即可。
二、油墨未干,邮戳被擦得一塌糊涂。建议盖完邮戳后,将邮品摊开晾干,不要急于将叠放,否则很可能前功尽弃,错失好的邮品。
三、邮票或邮资图颜色太深,销印邮戳文字日期无法看清。如果邮票和邮资图颜色很深,为了不影响邮戳文字和日期看不清,自己盖戳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位置,使文字日期能看清,使邮品保持完美。若邮戳确实销在深色的邮票或邮资图案上,可另在封或片的空白处加盖一枚清晰地邮戳。
四、销资戳日期与其他戳不符。有的封片加盖了纪念邮戳或别的戳记后没有当日实寄,事后多日后才寄出;或推迟到的新邮,加盖新邮发行日的纪念邮戳在新邮上,在推迟日寄出。这样的封片没有多大的收藏意义,也谈不上有收藏价值。
五、书写名址不当,影响盖戳。特别是明信片,一般尽量不从上一格开始书写,否则盖戳时有可能盖在名址上,连体日戳比较明显,会影响邮戳的清晰程度。所以明片最好从第二格往下书写,以美观大方不影响盖戳为宜。
六、补贴邮票与封片戳主题不符。遇到要补贴邮资的时候应尽量使用普通邮票或相关邮票。如补贴与主题无关的其他纪特邮票,会影响封片的完美性,不伦不类,造成遗憾。
七、封片品相较差。如受折、太脏等品相问题的就不要寄给邮友。在寄自然首日封时,尽量选用白纸信封,用牛皮纸信封盖戳效果不好,与新邮主题无关联的美术封不要使用,如果使用的是公函封则另当别论。白纸信封,看起来整洁、美观、大方,受到集邮者青睐。
八、小票大封。有的邮友为了节省邮资,在新邮发行首日,贴新邮用大信封套寄其他邮品。殊不知信封规格太大,既不经济,又影响了整理,给收藏带来不便,这不可取,我不喜欢这样的首日实寄封。小票实寄封最好用B6规格信封,型张、全张、版张可根据它们的尺寸大小来确定信封大小,使用时,能小则小适中最好。
九、邮寄途中被破坏。在实寄时,一定要在封中衬上硬纸片或厚纸,硬纸片略小于信封能塞进信封就行,太小太薄不行,避免信封受折。如信封不封口,则要将封舌叠进信封内,以免邮路中被撕坏。
十、销戳邮票边饰与封不骑缝。现在新邮票边饰中有许多图案和集邮元素,集邮者不愿舍弃,往往是将票连边贴在封上,有更好收藏价值。若遇新票边宽(包括小型张、小全张和小版张的边饰),邮戳只能销在边饰上,须在封与邮票边饰骑缝处再销一枚邮戳骑缝,这样才能体现实寄封的意义。否则,就会误认为贴的信销邮票有造假封的嫌疑。(原创:王阳灵 常德集邮沙龙简报2012年第62期)